灵活用工平台:本质是团购纳税模式
有人问,灵活用工平台是赚的什么钱?是不是就是一个受气包,企业将一谈烂账给到平台,然后越堆积越多,直到爆炸?
其实不是。因为,灵活用工本身就是一个团购纳税模式。这个巨无霸,拥有一般企业不具备的优势。
比如说,如果你自己找一个税收洼地,除非你已经巨无霸,否则你很难见到高层管事的人,也很难拿到特别好的返税政策(通过部分特殊中介渠道除外)。拿到了还可能不能兑现,或者哪天被要求吐回去。
但是,如果是灵活用工平台,基本上都是和政府签署几十亿上百亿的纳税任务的合同,是政府的VIP客户。
把个别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单次博弈,变成了灵活用工平台和政府之间的长期博弈。2C的个人信用,转变为更强的2B信用。
假设,我保证我能在你这里一年交税50个亿,那么,你给我地方留成返还个90%以上根本不是问题,很多都能返还到95%以上。
所以,你去看灵活用工平台的财报,主要的利润都是来自于政府返还税款。地方政府每年返税几个亿,构成了灵活用工平台的主要净利润来源。
当然,收到的这个政府返还,在会计处理上怎么处理,也是个问题。是计入收入?冲减成本?营业外收入?其他收益?
但是都是小问题,反正钱是到手了。
此外,对于这么大的平台,很多事地方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增值税纳税、个税完税凭证、企业所得税列支等方面,享受地方政府的保护政策。
甚至,地方政府会发给你一个 委托代征资质。有了这个资质,征税方便,自己交税也方便。企业自己去做的话,除了很大牌的企业,一般是不可能有这些优势的。
量变引起质变。量大就是优势。无车承运平台,动不动几百亿收入,也是拿到很高的返税政策。也是一样的道理。
总归,灵活用工平台,有自己的优势。在企业有真实的灵活用工场景的时候(类似美团的外卖骑手、短视频的众多编辑、社交电商佣金、KOL),可以选用。
当然,如同前面一篇文章说的,灵活用工平台鱼龙混杂,有些平台的风险较高。选好平台很重要。
下面是结合近期做个的案例写的。
灵活用工平台:低成本和高风险是否只能共存
灵活用工平台企业:财税关注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