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
自2018年以来,《劳动合同法》进行了多次修订,其中明确了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等多种灵活用工形式的法律地位,强调了用工单位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该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发展新就业形态,支持和规范灵活就业、兼职、自由职业等多样化就业形式,优化就业结构,保障灵活就业者的社保权益。
2021年,人社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此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灵活用工人员的劳动报酬、工时制度、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益保障措施,为灵活用工模式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指引。
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如北京、上海等地针对共享经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灵活用工模式,制定了详细的指导性意见和具体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和推动灵活用工市场的健康发展。
国家税务总局在多个文件中提到,对灵活用工所涉的税收问题给予明确,如按照实际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享受社保费减免等优惠,为灵活用工模式创造了有利的税务环境。
综上所述,灵活用工模式在中国已得到政策法规的有力支撑,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与落地实施,灵活用工市场将在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上持续健康发展,助力经济社会进步与劳动力市场的活力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