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企业发展的诸多话题中,灵活用工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我们往往知晓灵活用工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然而,它对于企业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各位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们,当你们思考灵活用工时,是否好奇除了成本方面,它还能为企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呢?现在,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灵活用工对企业的其他诸多好处。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拆解和分析这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益处,为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灵活用工提供全面的视角。那么,让我们即刻开启这场对灵活用工多元好处的探索之旅吧。
01
趋势一:灵活用工模式更为流行
灵活用工是一种非标准化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与传统的标准雇佣形式有所不同,包括劳务派遣、外包、众包、兼职、平台用工、自雇、退休返聘等形式。灵活用工的特点在于劳动关系、劳动时间和管理方式更具灵活性和弹性。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人口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灵活用工行业正在快速发展。
目前,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企业通常将灵活用工的需求交由第三方服务商处理,由其负责用工招聘、协议签订、员工入离职和薪税等人事管理事务。未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引导,灵活用工行业的发展将更加有序,而灵活用工模式也将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一方面,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频繁发布利好政策,以促进灵活用工行业的有序增长。政府通过逐步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等方式,维护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保障权益。如:202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等相关部门发布《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灵活用工市场的各类服务,并为劳动者提供培训和保障;2023年3月1日,《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施行,进一步加大了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就业服务、零工市场建设、社会保险、职业伤害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拓宽灵活就业发展渠道、优化灵活就业创业环境。
另一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9.8%。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提出了一定挑战: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而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间的适配不平衡,又导致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再加上灵活用工平台的出现打破了企业对于传统公司架构的依赖,很多企业开始转型,追求更加小而精的组织结构,灵活用工正成为企业需要的一种新型业态,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一路向上,从2017年的27.2万亿元,一路跃迁到2021年的45.5万亿元,并于2022年首次突破50万亿元大关,达到50.2万亿元。 去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2023年9月9日,智联招聘发布《数字技术新职业趋势洞察报告》,报告选取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十大前沿数字技术新职业,通过平台大数据进行解析。与此同时,依托于数字经济的新型灵活就业正在兴起,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联合智联招聘共同发布了《2023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 从这两份报告中,可以窥见数字技术对就业市场带来的深刻影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中国的经济形态,也深刻影响了职场的发展趋势。有专家直言,这场变革在2024年及以后将持续进行,甚至颠覆部分职业和行业。 可见,在2024年的职场中,数字化转型将成为一个主要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正在或即将向数字化方向转型。由此,具备数字化技能的人才也将更具有竞争力,成为职场的新热点。例如,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工程师和网络安全专家等职位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同时,越来越多的工作内容也将依赖于数字技术,因此,掌握数字化工具和技能将成为竞争中的优势。
在部分求职者眼中,进入制造业行业,似乎并不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选择。不过,麦可思研究院2023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制造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增多,2022届进入制造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达到22.2%,高职毕业生比例达到25.0%,分别较2018届提高了4.2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
2023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曾强调,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夯实稳就业基础。要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
2020年以来,汽车制造、医药制剂和化学制品等中高端制造业,成为发达国家吸纳青年就业的新增长点。“制造业呈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就业类型也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对拥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青年需求上升较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卓贤曾说。
不过,就业人数涨幅大的制造业中多数是中高端制造业,不少低端制造业在几年前不受本科生青睐,如今依然吸引不了人才。这一点也不难理解,毕竟无论是上游零部件国产、新进装备国产还是制造业升级,哪个趋势都离不开高学历和高技术。
除了制造业的升级之外,薪资福利也是吸引毕业生的重要因素。麦可思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届本科毕业生在制造业的平均月薪资为6240元,较2018届增长25%。不仅如此,2018届本科毕业生在进入制造业就业时,平均月薪低于全国本科平均月薪资,但是到了2022届,已超过全国平均月薪资。
相信在2024年,企业在保障好员工薪资福利待遇的情况下,凭借不断升级的技术,能够继续吸引到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及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才。
去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回暖,人才市场在蓄势待发后迎来升温,人才流动正在变得更为活跃。2023年7月14日,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2023上半年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2022年上半年猎聘平台活跃人才同比增长均在10%左右,2023上半年活跃人才同比显著增长,达20.7%。 2023年5月30日,第一财经发布《2023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在这份榜单中,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天津、郑州、东莞、青岛、昆明、宁波、合肥。2017年开始,全国范围内掀起城市抢人热潮,新一线城市是其中主力,目前来看,成效显著。 猎聘大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2年这六年来,从人才投递不同梯队城市的占比来看,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呈下降趋势,从42.0%下降到36.1%。而新一线城市的投递占比则从29.8%上升到35.3%,持续逼近一线城市水平。求职者投递二三线城市的占比亦呈现不断攀升趋势,从18.6%攀升至22.7%。由此可见,近年来,新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此外,这六年间,按照不同代际人才投递城市的分布看,“70后”“80后”“95前”(1990年-1994年出生)、“95后”(1995年-1999年出生)求职者投递一线城市的占比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趋势。各代际中“90后”下降幅度最明显,其中,“95前”从2017年的46.0%下降至2022年的36.5%;“95后”从2017年的45.0%下降至2022年的36.4%。“80后”从2017年的41.4%下降至2022年的36.0%,“70后”从2017年的37.7%下降至2022年的36.2%。 同一时间段,不同代际投递新一线城市的占比则呈现上升趋势。“90后”亦最为明显,其中,“95前”从2017年的30.2%上升至2022年的35.4%;“95后”从2017年的31.7%上升至2022年的38.3%。“80后”从2017年的30.1%上升至33.4%;“70后”从2017年的28.2%上升至2022年的30.9%。而不同代际投递二三线城市的占比亦整体呈现逐年上升态势。
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历来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民营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民营企业等渠道吸纳毕业生规模同比增加67万人。
12月5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人,2024年预计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1187万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客观存在。《通知》指出,各地教育部门要配合本地相关部门落实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开发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各地各高校要加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招聘推介力度,为企业进校招聘提供便利,引导更多毕业生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就业。
2023年教育系统组织高校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各部门开展“万企进校园”“民营企业服务月”等系列供需对接活动,各地各高校举办线下校园招聘活动19.8万场。各地区各部门积极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大学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从数据层面看,高校毕业生近九成的岗位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从各级政府的角度来看,需要更好地保障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更好发挥中小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可以预见,2024年,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将会进一步增强。
2024年,职场充满机遇和挑战,“跨界”“融合”“复合型”也逐渐成为与人才需求息息相关的关键词。复合型人才,指的是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表现得出类拔萃,且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的人。 如今,大家在介绍自己的工作时,总是带上行业,比如金融、医疗、教育、物流等等。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使得互联网行业本身不再只是一个独立的行业,而更像是一个工具,以及能够让企业更便捷的使用平台,从而让信息在不同企业间更好地传输。 一方面,专家指出,随着IT技术近年来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之中,拥有多学科背景和多领域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在未来几年内十分抢手。 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对于求职者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期待能够招揽更多拥有多技能傍身的复合型人才。出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需要,除了专业技能外,企业更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未来求职者在找工作时,需要尽可能了解企业在寻找和期待什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职场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的工作市场或将面临巨大的变革。为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中脱颖而出,不论是即将踏入职场的“小鲜肉”,还是在职场摸爬滚打久了的“老油条”,面对不确定性和未知,都需要提前部署、掌握未来工作的趋势和关键技能,更好地“笑傲职场”